国际品质节由数央网联合国内众多财经及大众媒体联合举办。活动集合“质造”品牌头部力量,以独立演讲、高端对话、成果展示、深度分享等形式全面展示质造成果,传递质造精神,探寻企业高品质成长路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  彤.jpg

以下为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彤先生在本次峰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应邀来到此次论坛。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关于高品质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几点思考。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没有做PPT,当前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国情国力和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准确分析判断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在战略全局下所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习总书记在20209月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下面我重点谈一谈对双碳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党中央国务院对双碳的工作非常重视,近段时间以来公开宣传报道达到了十三次之多,尤其是今年的3月,十三届人大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明确把实现3060双碳目标纳入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并把双碳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什么总书记这样指示?中央为什么这么重视双碳工作?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首先是气候问题,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温升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不是阴谋论。多个国家相关报道指出冰川面积正在加速融化,包括我国青藏高原近四十年融化了10%以上。按照巴黎协定,如果不把温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世界上很多地方将会消失。这说明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逼得总书记要表态,作为一个大国不担当是没有地位的。何况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敢担当的国家。其次是现实的生存发展压力。发达国家已经把碳作为了贸易的手段,作为重塑世界产业格局的抓手。如果产品的碳排放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要么就禁止出口,要么就需要购买碳指标支付高昂的碳税。

第一个例子2021310日欧盟通过了建立碳边际调整机制,该机制将在2030年开始实施,涵盖了电力,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预计中国对欧盟总出口明年将可能征收高达350亿美元的碳税。第二个例子2020年特斯拉靠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美国的十一个联邦中,要求当地的汽车制造商要在2025年前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如果确实做不到他们就必须从特斯拉等能源企业哪里购买积分。这也是总书记近期反复提出不要把碳作为贸易壁垒借口的原因。没有退路,这一点大家要有清晰的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的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双碳目标的本质要求就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百年大计品质第一,所有优质的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也就是高品质发展。我们认为品质驱动是实现双碳的保障,绿色发展是双碳驱动的核心,中国的发展不止要看增速还要看增量更要看品质。众所周知今天的品质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单单是指产品质量的好坏,更是面向品牌创意,智能创新,产品创新等全方位服务。全世界对于绿色科技的需求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仅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商业模式和融资方式还在努力完善产业技术和技术标准。中国进入到新发展阶段,中国品质也需要迈入新发展阶段,作为双碳目标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对照新目标新远景新要求,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路上只有让人民群众从中受益,让老百姓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切实改变,这样高品质发展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品质提升是践行绿色发展的最好体现,双碳目标,绿色发展是品质提升的要求。不仅要求在经济体系下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而要求在发展中建立绿色经济供应链,更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达到真正的质的改变。

可以预见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之下,这必然会成为未来十四五发展的底色,全方面的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品质发展。当然作为人在发展中的第二大经济体和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不乏困难和挑战,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年份,中国再次从春天出发,满载亿万人民的梦想,我相信中国将以高质量为驱动,践行绿色发展,一路实现更加富强民主和谐和美丽的明天,谢谢大家。